農村文化教育從以前到現在有什么變?
??在石城縣最邊遠的鄉鎮--木蘭鄉,有一個叫鄧揚文的老教師,一家三代人先后在鄉中心小學任教,為農村教育接力奉獻。近日,記者前去探訪,通過和鄧揚文老人、他兒子鄧明、孫女鄧媛媛的對話,深刻感覺到農村教育的...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是當代中國發展的突出優勢。近年來,社會各界對傳統文化的熱情大大增強,基層和民間的參與面很廣,參與主體很多,形式載體多樣,總的勢頭很好。但是,在如何看待優秀傳統文化的地位作用、如何闡釋其核心內容以及如何傳承弘揚等問題上存在一些思想認識上的不統一,優秀傳統文化保護的基礎性工作仍然薄弱,在生產生活中轉化運用仍存在不足,有的還存在重形式輕內容、簡單復古的現象。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日益擴大,西方各種社會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一定程度上出現了以洋為美、以洋為尊,甚至貶低、漠視優秀傳統文化的現象。這都迫切需要加強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加強頂層設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走上積極健康、規范有序的軌道。
教育本身有其自身的文化性格,作為教育的主體表現:青少年教育,它的每個環節都透著價值、體現著價值、追求著價值,從而與更為寬廣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緊密關聯。文化傳統是隱于文化這一觀念系統之內并統攝其架構的相對穩定的基本精神。它具有聯系過去、現在、未來的基本精神。當然,文化傳統的發展和延續,最關鍵的是要實現傳統,而教育就是實現這種傳統最根本的載體和途徑。青少年教育是教育的核心的組成部分,因此也就擔負著發掘并傳承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任務。
一、文化傳統中重視人的生存價值的觀念,是青少年教育應遵循的方向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尼采這一命題,是從人的生存價值的向度提出的,而我國古代文化傳統也就這一向度作了精微的思考和回答。我們從中國文化里成功與幸福的觀念中可窺見一斑,即“長壽、財富、功名、知性”。知性作為人生成功與幸福理念,它反映著一個人對于人生的自我意識的程度,它應該是所有成功與幸福觀念的核心??鬃诱f:“仁者壽”,如果一個人不能自覺到它生存的意義,渾渾噩噩、稀里糊涂地活著,那是沒有價值的。莊子也說:“如果一個人不對生命意義進行反省,即使積聚了大量財富,也不見得有了大幸福,只會加深煩惱”。曹操在《短歌行》里對生命的意義進行了探索,李白用儒、釋、道注解著自己的一生。所以,無論儒家、道家、佛家,都在提醒人們:認清生命的意義,重視生命的價值!
生存價值觀無疑是中國文化傳統的優秀積淀。當今青少年教育,應該是適應社會發展的教育,是把青少年當作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性相異的人來看待的,因而青少年教育重在關于生存價值的教育。人是發展性的動物,人的生存價值觀也在不斷變化發展,所以青少年教育要把握生存價值,須探索相應的教育理念、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
二、以生存價值為基點,挖掘文化傳統中的合理因素,促進青少年教育的健康發展
中國向來是一個崇德尚義的國家,并有著強烈的“家國同構”意識,有對人生的關懷和思考,有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獨特的審美品格。挖掘這些因素,為青少年教育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一)、孔子的智慧與道德教育
1988年1月,75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巴黎發表聯合聲明,向世界呼吁:21世紀,人類要生存,需要吸取兩千年前孔子的智慧??鬃拥摹靶拧眰惱淼赖滤枷肟山栌靡院饬恐黧w的個人素質和個人價值觀,還可和諧群己關系,也可規范青少年教育的互動過程。中國文化傳統中的“信”不是教條式的說教,不是僵化的束縛,相反,它是“信賴、守信”衍化而生出的“誠信、信任、公平”的品格。誠信作為道德的一方面,首先是對宇宙、人之本性及人類道德的肯定,它強調人的存在,人類道德與人的本質、天地自然的本質完全一致;其次,它闡述的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本性的相協相符,是對宇宙、社會、人生的一種認識成果和人類精神的自我反思。
處于多元社會中的學校道德教育應向何處去?最重要的是關注青少年的存在。有學者認為應“關注學生個體的生命世界”(見《教育研究》2001年第9期《多元社會中學校道德教育:關注學生個體的生命世界》)。21世紀可謂是人的生命凸顯的時代,關注學生個體的生命,學校道德教育就須面對學生真實的生活,真實的生活又會使人有許多尷尬、壓力、恐慌。把孔子的“信”倫理思想活用于道德教育,可以緩解這些緊張。
反思我國學校道德教育,過去普遍關注道德原則、規范,而忽視或無視學生的生命經歷和經驗,生命感受和體驗。而當代青少年卻已成為“飄”的一代,他們不再關注英雄,而是傾心于偶像、關心品牌。因此,道德教育有必要進行“形而下”的人文關懷。
沿著誠信的第二層含義來看,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還應該成為一種和諧自然發展關系的情誼活動?!蹲匀环▌t》中說,參天大樹與小草、苔蘚、灌木叢共生共存。這本是自然原生態的法則:和諧、公平,而人類為什么不從自然法則中受到啟發,和諧、公平地發展呢?同樣,文化傳統也讓國人通過協調關系來獲取自身的存在?!肮蔬h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人服之”,(《論語·季氏將伐顓颙》)是基于一國能否得以生存的條件:修文德;“言不必行,行不必果,唯義是從”,是君子豪杰吸引別人的人格魅力。當今青少年道德教育,應該循著孔子之“信”的道德要求。所謂“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當一個人先為社會考慮時,社會也在同時給以正面的反饋,以使主體更好地發展。因此,讓青少年感受道德、選擇行為方式、豐富人生體驗、發展人際生態情感與能力,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宗旨。同時,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具有“互動性”,促進學生情感意識與尊重意識的成長,也增強教師的人格魅力?!捌渖碚?,不令而行”。還利于當代德育的建設。
(二)“家國同構”與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
在中國文化漫長的歷程中,總體上事實以“家”、“國”為軸心,由此折射出各種規范??偺煜轮笆隆?,不過“家事”、“國事”而已,“家”是“國”的細胞。究其原因,仍與我們民族的生存價值有關?!耙环N文化,無非就是特定生存環境下人們所選擇的某種應對策略而已”。我們可以按這樣的線索溯源:文化表征方式——掌握世界的特有方式——人的自我意識類型——人的生存結構——人的生存條件(自然環境)。
中國文化是從“農業——宗法”社會的土壤中生長出來的倫理型文化,農業社會及農業經濟賴以存在的基礎是家庭。強烈的家國意識是愛國主義精神凝結和弘揚的前提和基礎,它有利于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中華民族正是有了這種意識的支撐,才能在大敵當前之時團結起來奮起抵抗。
隨著歷史的推移、時代的變遷,愛國主義教育在今天已經有了不同的內容和表現形式,然而貫通的精神卻是同質的。青少年愛國教育不能抹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凝聚力、向心力,正如西方各教派信徒不能忘記自己的信仰。這在青少年導向方面提供了一種生存價值的維度,大到國家、民族,小到家庭、個人。
(三)莊子“游化”智慧與青少年創新教育
中國古代優秀文化傳統里,道家文化閃耀著對苦難人生終極關懷的光輝,一部莊學就是一部“救人”的哲學?!肚f子》中的“?!?、“天鈞”、“天理”、“道樞”、“環”……都是一種環行的東西。把它主體化,便是一個個運動的螺旋。如何把握這一運動,莊子強調“化”。他的有“游化”智慧、“場思維”、“蝶式思維”(見魏傳憲《莊子的思維方法解讀》),著意在“化”,“化”而“用”。
聯系青少年教育,在不斷運動變化的多元社會里,不難會提出“創新教育”的理念。創新教育的實質是一種以開創性個性為培養目標,以人的綜合素質的全面開發為基礎,以提升生命質量為宗旨,全面提高民族素質和競爭力的教育。就青少年而言,創新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開創性的個性,基本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才能。我國“道”文化傳統里的人文精神,體現著對生命主體價值的終極關懷,倡導尊重人的獨立個性和精神自由,創新教育的基本目標和基本任務與這一點是完全吻合的。創新教育又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教育理念、課程教材、教學方法、教育評價、教師素質、學校管理等多方面的改革。從培養目標層次看,首先要培養青少年的探索精神,其次培養綜合實際能力,最后達到培養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的目的;從知識領域的學習看,創造教育應滲透在德、美、體、勞各育之中;從教育的具體方式來看,當前的青少年創新教育應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從學校管理方面,應該徹底改掉傳統教育中硬性的壓制的管理方式,而實行“心管理”,即把青少年的心贏過來,又加以管理,實現“雙贏”。借用企業管理策略中的話來說:將員工看成創造者和變革力量,領導與員工進行自我挑戰,設置自我極限,完成自我超越,活出生命的意義。所以,21世紀的教育管理方式也是軟管理(心管理)?!秾W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教育既有培養創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壓抑創造精神的力量”。作為教育的重要承擔者——教師,其自身素質的提高也是影響青少年創新教育順利開展的因素。
(四)文化傳統中的科學精神、崇德尚義,獨特的審美品格啟發青少年教育應實現求真、求善、臻美的統一
從茹毛飲血到物質資料頗豐的今天,中華民族為了生存而探索自然、探索人類自身,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民族文化。這一文化的鏈條里又烙上了民族的獨特的心理性格、審美品格。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自然科學的發展經歷了三次高峰:南北朝為第一高峰,以祖沖之、陶弘景、酈道元、賈思勰為代表;宋元時期為第二高峰,以宋慈、秦九韶、郭守敬、王楨為代表;晚明是最后一個高峰,以李時珍、徐光啟、宋應星、徐弘祖為代表。三個高峰的起伏間,眾多科學家勇于探索、積極求真,畢其一生經歷于一書??梢哉f,科學精神貫穿中國傳統。今天,青少年教育不能不亟呼這種科學精神,大力發揚探索、求真的優良傳統。在社會科學領域,古人的科學精神往往又體現于“實”和“執著”,《史記》和《國榷》就是這樣的典范。歷史是立體化的歷史?!扒笥谩苯⒃凇扒笳妗钡幕A上;青少年教育也是立體化的教育。在對青少年教育實行創新教育不是無中生有、異想天開的創新,而是以“求真”、“求實”為根基的。
同時,中國也有著濃厚的思辯傳統,強調理智和智慧的重要性,強調真理的追求和辨證的思考?!鞍偌覡庿Q”、“莊惠之辯”、“義理之辯”都是很好的明證、這一思辯傳統蘊涵著科學精神。因此,激發青少年的思辯,引導他們實踐,有助于培養青少年對科學的信仰,有助于增強他們的理性意識和熱情。而且,從小做好這些,也能引導和幫助他們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形成正確的哲學理念和人生態度。
當然,尊重知識、尊重科技,乃“求真”之物質內容。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就是力量和本我?!翱萍际堑谝簧a力”,科技是引領世界發展的航燈。從1981年開始我國實行“三小”活動:小發明、小論文、小活動,這一舉措促進了科技的發展,也培養了青少年的能力。
中國文化傳統中在大學派儒家和道家的觀念里,都很注意人的生存價值。儒家通過“救世”來“救人”,儒家道德倫理內容已被歸納為三綱五常。五常即“仁”、“義”、“禮”、“智”、“信”。這是一種崇德尚義的傳統,對德行、道義、氣節最為強調??鬃有Q“三軍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孟子推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氣節,有“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好浮云”……儒家正是通過規范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為人的生存提供有利環境,從而完善自身。道家主張率性、本真。但無論哪家,都沒有脫離人的實際生活,沒有把人從群體中、從自然中分離出來,而是把理解人的生存價值的認識引入到世俗的人生。
幾千年來,中國文化傳統注解著善的含義,揚善抑惡、褒善抑惡的觀念與事例舉不勝舉。孟子主張“人性惡”,認為人的品德、仁義、善、信等這些道德思想和品質,是人的本性所固有。雖然各家觀點有些相異,但總的來說,追求崇高的思想品質,向往理想的道德人格、涵養美好的精神情操,是中國文化的一個主導思想。從“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的反省中,我們看到了古人追求——向往——涵養的苦心。搞好青少年教育,核心是求善?!耙环矫?,是對自己人格的建立及知識的追求,發出無限的追求。另一方面,是對他人要無條件地感到有應盡的無限的責任?!词且蟪杉憾瑫r即是成功的精神狀態》”這種求善使人獲得心靈的凈化和人格的自主獨立,開啟人格追求的理想境界。古語云:“行者先立其大”。我國優秀文化傳統之精髓就在于它道出了人生的真諦、生命的價值。傳統的“大學之道”早已為青少年教育指明了方向,只是我們實施得太晚。羅素說:“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單純而強烈的三種感情?!北磉_了人類的“大善”。
如果說青少年教育只停留在“求真”、“求善”的層面上,那它還算不上一個理想的教育理念。筆者認為,青少年教育還應提升到“臻美”的層面。
反觀中國優秀文化傳統,蘊涵著獨特的審美意識。結合功利研究美,莊子的美學思想包含著“自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思想;孔子認為美與善是密切聯系而不可分的,甚至是善的同義語。有所謂“里仁為美”(《里仁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顏淵篇》);孟子提出了充實之謂美“(《孟子·盡心》)的論點;結合藝術研究美,中國古代樂論早就提出“美在于和諧”的思想;結合現實研究美,事物因條件不同,都有其不同的美。教育的美學品格意在(1)培養受教育者為智慧化身之美(2)張揚生命活力之美(3)個體間和諧自然。青少年教育之“臻美”,便要尊重不同的個體,充分挖掘自身潛力,自由發揮才能,張揚個性。要自覺地按照美的規律去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將美育與德育結合起來,培養自己成為具有高尚道德的人。
四、青少年教育在現代與傳統的整合下應拓展方向
不可否認,今天我們弘揚民族文化傳統,在青少年中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必須看到文化傳統的歷史局限性。因為文化傳統本身有其二重性,但更多的是由于傳統與現代的整合造成的,整合并非代表斷裂。傳統無論是被批判、利用或繼承,都與現代化教育的進程息息相關?,F代教育與傳統教育之間存在變異性、連續性而非斷裂性關系。時至今日,盡管各種各樣的教育在教育觀念、理論、內容、方式方法等方面都顯示其現代性,但它們也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傳統文化教育的某些方面。而且,很多思想是一脈相承的。我們審視文化傳統中的基本內容,并加以選擇,是為了使這種傳統的文化精神,轉化成現代的文化精神,并成為青少年的現代教育的重要內容。
青少年素質教育提出的幾年來,實施并未達到理想的效果,原因之一是在傳統與現代的整合下,未提出新的方向。素質教育包括四大要義: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能和心理健康,核心是思想道德素質,重點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對于前兩者——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前文已講,這里不再贅述。就勞動技能和身體健康來說,這是在我國青少年教育中較弱的兩項,其實也是我國傳統教育里重理論輕實踐的表現。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勞動技能在今天不僅表現在職業技術上,而且還是一種思維和能力的培養。在昨天的生存意識已不再適應今天乃至明天的生存方式時,我們應該與時俱進,發展勞動技術教育,從娃娃抓起,從青少年抓起。因為勞動技術教育不僅是一種技術文化、競爭意識的教育,同時還是一個人生存能力的教育。勞動技術教育的思想與國際上的STS思想是想通的,而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教育方式。青少年勞動技術教育的任務,主要還是在學生思想道德和發展能力的培養,通過學生的自主性的選擇學習,在思維方法、個人潛能、處理問題的方法、技術路線的選擇上,有一個科學訓練過程的體驗和積累。注重學生意識、情性和習慣的培養;廣泛涉獵社科和人文知識;開拓科學視野;培養技術悟性,使思維方法的遷移更加多元性,才能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中找到立足之地。一段時間里,國人文化素養較欠缺,非專業知識較淺薄,發展勞動教育技術,正可彌補這些缺憾。
人的身體心理健康,是適應社會的必要條件。我國古代文化傳統里重視養生之道和“反躬修己”。儒家曾詳細論述身體的保養保??;道家偏重身體的潛能的補充;儒學還強調通過“修身”、“內省”以達到理想人格。在現代青少年教育中,我們仍然沾著這一思維在健康教育中講飲食、衛生與健康,講人格品質的健全。但這些顯然不能滿足青少年的健康教育。筆者認為,古往今來的青少年健康教育在性教育方面仍比較缺失。雖然近幾年在宣傳工作上做出成績,但意識形態上并未引起共識。
卡西爾認為:“人被宣稱為應當是不斷探索究它自身的存在物——一個在他生存的每時每刻都必須審問和審視它的生存狀態存在物。人類生活的價值,恰恰就在于這種審視中,存在于這種人類生活的批判中?!币虼?,人的自我認識、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自我改造的自覺意識,本身就包含人對自身身體的認識,這是回到自然原生態的認識,是青少年健康教育不應回避的問題。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味“內省”“自律”而修煉的,現代化時代,健康教育還應強調溝通、交流與合作。儒家既強調世人要有“憂患”意識(孟子所謂“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又鼓勵發揚勇于“承擔”的精神(顧炎武所說“天下興亡,匹夫有則”),當今青少年在“自省”中恐怕難以悟到以上的道理。因此,要讓他們在溝通、交流與合作中增強社會責任感、正義感,在實踐中提升道德修養。
(五)遵循人的生存價值文化傳統,明確青少年教育的教學活動方式
教學活動可以從動機角度分為有意識和無意識教學。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條》中講:“一切教育都是通過個人參與人類的社會意識而進行的,這個過程幾乎是在出生時就在無意識中開始了。它不斷地發展個人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識、形成他的習慣、鍛煉他的思想、并激發他的感情和情緒?!比绻f影響青少年教育的有三個因素:學校、家庭、社會,那么,粗略地分,學校的教育無疑是最直接的有意識的教學了。
教學的本質是傳承和創造人類生存藝術,這是從人類群體角度去認識的。如果從個體人的角度去看,教學是促進人的創新發展的活動,而創新從終極發展意識上說,也是為了人類生存價值的需要。許多學者提出了適合青少年教育發展的教學觀及教學活動方式,如“參與性教學”、“啟發式教學”,它們都強調師生互動、師生連動、師生是平等的個體;都強調讓學生形成學習能力。還有的學者提出“研究型學習”,這當然是很重視青少年個體存在的一種教學活動,但在具體實施時,應該結合學生的階段性進行教育,注意它的引導性和啟悟性。切實可行的方法之一是以勞動技術教育作為操作平臺,把“研究性教育”引入其中,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去整合其他學習領域。一來使勞動技術教育的內容更加豐富,更有實用性和拓展性;二來也使“研究型性”學習落到了實處。
社會上有一種人所盡知的說法: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扎扎實實。對于這種現象,不全是教育觀念問題,它還牽涉到社會對教育部門的評價、以及因此而導致的教育領導機構對學校的評價、學校隊對教師的評價,亦即常說的指揮棒的問題。由此觀之,素質教育的發展還賴于社會采取什么樣的態度去對待文化傳統,對待青少年教育。在傳統與現代的整合下,實行文化傳統的現代超越,讓現代青少年教育“文化內化”化?!睹绹蟀倏迫珪罚?973):“文化是群體的行為模式和生活方式”,西班牙《世界大百科全書》(1978):“文化就是某個社會里人們共有的由后天獲得的各種觀念、價值的有機整體?!奔粗饕塾谛袨槲幕瘜雍托膽B文化層,并著眼于文化的生生不息的運動過程,文化那種既頑強自持又不斷凈化、自我優化的生命力?,F代教育的文化內化,既能把中國優秀文化傳統傳承下來,又讓受教育者(本文討論的是青少年)吸收了中國文化之精髓,包括理念上和物質內容上。近年來,有學者痛心“國學的衰退”。中國燦爛輝煌的文化不能在現代進程中衰退,這是社會應該重視的問題。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在青少年教育中引入“現代教育文化內化”是明智之舉。1993年,聯合國提出“21世紀強調把人作為發展資源”。學習不僅為了謀生,更為社會的和諧發展,這才是更高意義的生存價值。而我國優秀文化傳統中恰恰包蘊了這一理念,這為21世紀青少年的培養溯源到傳統文化之根。
我們常說:“溫室里的花朵經不住風吹雨打”。中國特有的家族結構,容易給人們蒙上一層溫情脈脈的親緣感情面紗,殊不知這正是形成封建家長制的土壤,是培養封閉、狹隘、保守意識的溫床。青少年在這種無意識的環境中受到的教育,往往有很多負面影響。為此,營造開放、自由、民主的家庭氛圍,打破一些陳規陋習,是青少年教育良好發展的重要條件。讓孩子生存不是給他打獵到的食物,而是給他獵槍,教給他打獵的方法。
六、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文化傳統與青少年教育,推陳出新,與時俱進
有人指出:“傳統是由一群人的創造,得到多數人的承認,受過常時間的考驗,因而成為一般大眾的文化生活內容?!闭f明傳統含有歷史意識,具有現存性、歷時性和共時性。傳統不是遠離我們的東西,而是存在于我們中間;傳統也不是停滯的,它隨社會生活的變遷,在不斷的革新和突破。我們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文化傳統,才能推進青少年教育的不斷發展,才能使青少年思想具有歷史厚度與前瞻性。
但是,無論怎樣發展,青少年教育應該吸收文化傳統中個體生存價值的意識,要始終滲透著傳統積淀下的性格心理、思維方法、審美情趣之內的真善美的交融,形成和諧的整體。
??在石城縣最邊遠的鄉鎮--木蘭鄉,有一個叫鄧揚文的老教師,一家三代人先后在鄉中心小學任教,為農村教育接力奉獻。近日,記者前去探訪,通過和鄧揚文老人、他兒子鄧明、孫女鄧媛媛的對話,深刻感覺到農村教育的...
鄭州財司丞:最大區別:個體戶做生意虧了本,你自己得對全部債務負責。有限公司做生意虧了本,可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如你注冊公司時的注冊資本金為50萬,而你欠別人200萬元,你只需還50萬即可,且受法律保...
??“醯”發明很早,起碼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了。隨著粟米農業和陶器的發明,粟米發酵的“酸飯”就進入了先民的生活。傳說山西晉南的稷山,就是當初后稷種植粟米的地方。他在堯舜時代當過農官,教民耕種,被認為是開始...
國內注冊民營的有限責任公司,最低要求10萬元RMB注冊資金,如果注冊合資或外商獨資企業則最低需要15萬美金的注冊資金。市場上有很多專業做企業登記注冊代理的是事務所,他們一般都能快速地幫您把企業注冊下來...
呵呵:-),你問過了吧?:-) 【來源】 體育雖然有悠久的歷史,然而“體育”一詞卻出現得較晚。在“體育”一詞出現前,世界各國對體育這一活動過程的稱謂都不相同?! ◇w育一詞,其英文本是physi...
教育的社會功能主要體現在推動社會發展變遷和促進社會流動。教育的社會變遷功能是就教育所培養的社會實踐主體在生產、科技、經濟、政治和文化等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發揮的作用而言的,它指向的主要是社會整體的存在、延...
教育的本體功能是促進個體發展,包括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其他的功能:1、教育的最基礎功能是影響社會人才體系的變化以及經濟發展?,F代社會重教育的經濟功能主要包括:為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
謝謝悟空邀請!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是中國古圣先賢幾千年經驗、智慧的結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而在當前文化缺失、物欲橫流的大環境下,有不少人誤認道德是限制人們行為的條條框框。文化自信,應為我們的自豪...
教育永遠是世界上最最最難的事。一個人學好一輩子都未必能做到,學壞只需要分分鐘就可以了。小孩子從小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是社會未來最重要的任務。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尤其是小孩子,他們是一個家庭未來的希望,...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近日,一則匪夷所思的新聞引爆了中國象棋界——印度向聯合國申遺中國象棋!沒錯,你沒看錯,印度在申遺中國象棋,而且已經申請了6次,雖然次次都被駁回。聯合國反對的理由很簡單:...